1. 德州市潘庄灌区运行维护中心,德州 253000;
2.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,北京
100038;
3. 德州市水利局,德州 253014;
4.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,北京
100101
摘 要:土壤水分是能量循环、水碳循环、农业过程和水文气象等的重要影响因子。以2020年时序Sentinel-1 SAR影像为基础,以潘庄灌区为研究区,利用后向散射系数与土壤湿度建立线性回归模型,进而反演得到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;同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支持向量机,识别提取研究区农田,得到潘庄灌区20-m/12-d土壤水分数据集(2020)。该数据对灌区蓄水管理、干旱预警以及灌溉规划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数据集包括:(1)潘庄灌区范围矢量数据;(2)潘庄灌区2020年31期土壤水分数据,时间分辨率为12 d,空间分辨率为20 m。数据集存储为.shp和.tif格式,由43个数据文件组成,数据量为5.16 GB(压缩为4个文件,1.09 GB)。
关键词:土壤水分;Sentinel-1;后向散射系数;潘庄灌区
DOI: https://doi.org/10.3974/geodp.2022.01.18
CSTR: https://cstr.escience.org.cn/CSTR:20146.14.2022.01.18
数据可用性声明:
本文关联实体数据集已在《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(中英文)》出版,可获取:
https://doi.org/10.3974/geodb.2021.10.08.V1或https://cstr.escience.org.cn/CSTR:20146.11.2021.10.08.V1.
土壤水分(Soil
Moisture, SM)在能量循环和水碳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,影响气象、水文和农业过程[1,2]。土壤水分在干旱、洪水和雷暴天气预测亦占据主导地位[3,4]。土壤水分测量方法众多,如烘干法[5]、模型输出[6]和遥感估算[7]等。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壤水分监测更加便捷。遥感方法又分为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,光学遥感受云和雨等天气条件影响较大,应用受限,南方地区尤为突出;微波遥感使用比可见光和红外波段更长的波长,受云和雨等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小,具有独特优势。微波遥感通常用于表层土壤水分监测,如ASCAT(The Advanced
Scatterometer)[8,9]、SMOS(Soil Moisture Ocean Salinity)[8,10]和以及SMAP(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)[8,11,12]等,但空间分辨率较低(约40 km[13]),不能满足农业精细化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要求。近几十年来,SAR在估算土壤表面特征,特别是地表粗糙度[14]和土壤湿度[15]方面具有显著优势。L、C和X波段的SAR数据被广泛用于土壤水分反演[16–19]。相关学者[18,20]研究表明,Sentinel-1携带的C波段传感器显示出对植被覆盖地表土壤特征的反演能力。Sentinel-1数据既可用于土壤水分的反演,也可用于SMOS或SMAP土壤水分的降尺度研究。利用主动和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融合方法,可以获得更高精度的土壤水分。本数据集主要根据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水分敏感这一特性,得到后向散射系数与CLDAS(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)土壤湿度数据的拟合关系,进而反演得到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;同时采用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法[21]识别提取研究区农田,最终得到高空间分辨率农田土壤水分数据集,为农业精细化管理、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。
潘庄灌区(36°24¢N–37°51¢N,116°57¢E–115°51¢E,)是我国大型引黄灌区,位于山东省德州市西部,东邻李家岸灌区,南靠黄河,与济南市隔河相望,西部与德州市接壤,西北部及北部以卫运河、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相毗邻[22],于197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,包括德城、陵城、宁津、武城、平原、夏津、禹城、齐河等8县(市、区),总面积为5,851 km2。灌区最大年降水量为1,018 mm,最小年降水量仅为286 mm,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2 mm,7–9月占年降水量的65%,灌区降水年内年际分布不均。年均蒸发量为1,240
mm。潘庄灌区是鲁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棉花生产基地,且为德州市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,为德州市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[23]。
图1 潘庄灌区地理位置
《潘庄灌区20-m/12-d土壤水分数据集(2020)》[24]名称、作者信息、地理区域、数据年代、时间分辨率、数据集组成、数据出版与共享服务平台、数据共享政策等信息见表1。
表1 《潘庄灌区20-m/12-d土壤水分数据集(2020)》元数据简表
条 目 |
描 述 |
||||
数据集名称 |
潘庄灌区20-m/12-d土壤水分数据集(2020) |
||||
数据集短名 |
SM_Panzhuang_2020 |
||||
作者信息 |
王俊杰 德州市潘庄灌区运行维护中心,
1558412182@qq.com 石慧娟 德州市水利局,
1159045384@qq.com 魏 征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,
weizheng@iwhr.com 林人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,
190453501@qq.com 王 锦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,
wangjin@aircas.ac.cn 张 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,
1945685727@qq.com |
||||
地理区域 |
潘庄灌区 |
数据年代 |
2020年 |
时间分辨率 |
12 d |
数据格式 |
.tif、.shp |
数据量 |
压缩后1.09 GB |
|
|
数据集组成 |
潘庄灌区范围数据;潘庄灌区2020年31期土壤水分数据,时间分辨率为12 d,空间分辨率为20 m |
||||
基金项目 |
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(2017YFC0403202) |
||||
数据计算环境 |
ArcGIS10.4,ENVI5.6,SARscape5.4 |
||||
出版与共享服务平台 |
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 http://www.geodoi.ac.cn |
||||
地址 |
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100101,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||||
数据共享政策 |
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的“数据”包括元数据(中英文)、通过《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(中英文)》发表的实体数据集和通过《全球变化数据学报(中英文)》发表的数据论文。其共享政策如下:(1)“数据”以最便利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系统免费向全社会开放,用户免费浏览、免费下载;(2)最终用户使用“数据”需要按照引用格式在参考文献或适当的位置标注数据来源;(3)增值服务用户或以任何形式散发和传播(包括通过计算机服务器)“数据”的用户需要与《全球变化数据学报(中英文)》编辑部签署书面协议,获得许可;(4)摘取“数据”中的部分记录创作新数据的作者需要遵循10%引用原则,即从本数据集中摘取的数据记录少于新数据集总记录量的10%,同时需要对摘取的数据记录标注数据来源[25] |
||||
数据和论文检索系统 |
DOI,
CSTR, Crossref, DCI, CSCD, CNKI, SciEngine, WDS/ISC, GEOSS |
4.1 数据来源
所用的数据主要为Sentinel-1[1]数据,为干涉宽幅模式的斜距单视复数影像,C波段,极化方式为垂直-垂直(Vertical-vertical,VV)、垂直-水平(Vertical-horizontal,VH)极化,多视后空间分辨率为20 m。其他辅助数据包括Landsat8[2]、潘庄灌区边界矢量、90 m数字高程模型(Digital Elevation Model, DEM)数据[3]、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(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,CLDAS)土壤湿度数据[4]。所用Sentinel-1数据的具体参数示于表2。
表2 Sentinel-1数据参数
传感器 |
获取日期 |
成像 |
产品 |
多视后分辨率 |
波段 |
极化 |
||
Sentinel-1 |
20200105 |
20200117 |
20200129 |
IW |
SLC |
20 |
C |
VV/VH |
20200210 |
20200222 |
20200305 |
||||||
20200317 |
20200329 |
20200410 |
||||||
20200422 |
20200504 |
20200516 |
||||||
20200528 |
20200609 |
20200621 |
||||||
20200703 |
20200715 |
20200727 |
||||||
20200808 |
20200820 |
20200901 |
||||||
20200913 |
20200925 |
20201007 |
||||||
20201019 |
20201031 |
20201112 |
||||||
20201124 |
20201206 |
20201218 |
||||||
20201230 |
|
|
4.2 研究方法
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。本文以时序Sentinel-1影像为数据源,以潘庄灌区为研究区,根据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对土壤水分敏感这一特性,建立线性回归模型,通过后向散射系数与CLDAS土壤湿度数据拟合系数,进而反演得到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;同时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支持向量机识别提取研究区农田,得到农田范围,进而得到农田区域土壤水分,这对蓄水管理、干旱预警、灌溉规划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支持向量机(Support
Vector Machine, SVM)分类是一种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上的机器学习方法,其决策边界是对学习样本求解的最大边距超平面,解决复杂数据分类问题,适用于高维特征空间和小样本统计学习[26]。
5.1 数据集组成
数据集由潘庄灌区范围数据、潘庄灌区2020年土壤水分数据组成,详细信息见表3。其中2020年潘庄灌区土壤水分数据包含31个文件,格式为.tif,时间范围从2020年1月5日至12月30日,时间分辨率为12 d,空间分辨率为20 m,数据单位为cm3/cm3,即土壤体积含水量,文件命名方式为SSM_yyyymmdd.tif,如SSM_20201230.tif表示2020年12月30日土壤水分数据。
5.2 数据结果
图3为冬小麦、夏玉米生长季不同极化方式土壤水分反演精度对比。在冬小麦季节,是潘庄灌区引黄灌溉的重要时段,土壤水分受灌溉影响较大,夏玉米季节则主要是受降水影响。选择灌区作物生长旺盛的4 d(冬小麦,2020年4月10日、5月6日;夏玉米,2020年7月27日、8月20日)进行分析。在冬小麦、夏玉米生长季节,VV极化与VH极化相比,农田后向散射系数较高,高9–11 db,VV、VH极化方式的后向散射系数值分布的主要范围分别为(–16,–8)、(–24,–12),不同时期由于降雨或灌溉导致土壤水分状况的差异性,后向散射系数亦表现出较大差异。由图3可知,2020年8月20日,VH极化反演精度略高于VV极化;2020年4月10日、5月6日和7月27日,VV极化反演精度均高于VH极化,R2分别高0.118、0.033和0.136。因此,选择VV极化方式的后向散射系数与CLDAS土壤湿度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土壤水分反演。不同作物类型对土壤水分反演结果存在差异,夏玉米生长季节的反演结果优于冬小麦生长季节(夏玉米,R2=0.505、0.492;冬小麦,R2=0.444、0.345)。
图2 技术路线
表3 潘庄灌区20-m/12-d土壤水分数据集组成文件简表
数据 |
数据格式 |
数据内容 |
数据量 |
潘庄灌区范围 |
.shp |
矢量数据 |
32.60 KB |
潘庄灌区2020年31期土壤水分数据 |
.tif |
土壤水分数据 |
1.09 GB |
图4为不同极化方式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。选择灌区作物生长旺盛的4 d(卫星过境时间连续,2020年7月27日、8月8日、8月20日、9月1日)和5
km×5 km空间范围进行分析。由图4可知,灌区道路、建筑等地物去除效果明显。两种极化方式下反演所得土壤水分其相关系数R介于0.383–0.525之间。
图5为作物(冬小麦、夏玉米)生长季土壤水分制图,该土壤水分估算方法在潘庄灌区得到应用。图5a为潘庄灌区2020年4月10日农田土壤水分制图,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0.16–0.36
cm3/cm3之间;图5b为潘庄灌区2020年7月27日农田土壤水分制图,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0.14–0.28
cm3/cm3之间。这与CLDAS土壤水分湿度数据趋势基本一致,可为灌区灌溉管理、干旱预测、作物估产等提供参考。
Sentinel-1反演土壤水分的精度表现为VV极化优于VH极化方式,决定系数R2介于
图4 不同极化方式土壤水分空间分布
0.369–0.508之间。灌区道路、建筑等地物去除效果明显。两种极化方式下反演所得土壤水分相关系数R介于0.383–0.525。以CLDAS土壤湿度数据为参考,将其与Sentinel-1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回归模型。然而,0.0625°× 0.0625°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栅格像元的空间代表性差异巨大,在下垫面性质复杂的区域尤为显著。Sentinel-1影像空间分辨率高,在对后向散射系数重采样至与土壤水分栅格数据相同分辨率时,可能会产生一定误差。此外,虽通过反演获得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数据,但时间分辨率较低,还不能满足时间连续的要求。下一步,可开展基于站点的土壤水分观测,将其输入反演模型进行求解,可有效降低空间代表性差异的影响;Sentinel-1数据既可用于土壤水分的反演[27],也可用于SMOS或SMAP土壤水分的降尺度研究[16],将来可利用主动和被动微波遥感数据融合方法,获得更高时空分辨率土壤水分。
图5 潘庄灌区作物生长季土壤水分分布图
作者分工:王俊杰对数据集的开发做了总体设计;张娣和石慧娟下载和处理了潘庄灌区遥感数据;魏征设计了模型算法;林人财和王锦撰写了数据论文。
利益冲突声明: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。
[1] Alizadeh, M. R., Nikoo, M. R. A fusion-based
methodology for meteorological drought estimation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[J].
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, 2018, 211:
229–247.
[2] Dorigo, W., Wagner, W., Albergel, C., et al. ESA CCI Soil Moisture for
improved Earth system understanding: State-of-the art and future directions [J].
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, 2017, 203: 185–215.
[3] Mccoll, K. A., He, Q., Lu, H., et al. Short-term and long-term surface
soil moisture memory time scales are spatially anticorrelated at global scales [J].
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, 2019, 20(6): 1165–1182.
[4] Kim, H., Lakshmi, V. Global dynamics of stored
precipitation water in the topsoil layer from satellite and reanalysis data [J].
Water Resources Research, 2019, 55(4): 3328–3346.
[5] 徐爱珍, 胡建民, 熊永等. TDR法、干烧法及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[J].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, 2018, 29(2): 253–256.
[6] 王国帅, 史海滨, 李仙岳等. 基于HYDRUS-1D模型的荒漠绿洲水盐运移模拟与评估[J]. 农业工程学报, 2021, 37(8): 87–98.
[7] Bai,
L. L., Long, D., Yan, L. Estimation of surface soil moisture with downscaled
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using a data fusion approach for heterogeneous
agricultural land [J].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, 2019, 55(2): 1105–1128.
[8] 郑超磊, 胡光成, 陈琪婷等. 遥感土壤水分对蒸散发估算的影响[J]. 遥感学报, 2021, 25(4): 990–999.
[9] 谢秋霞, 贾立, 陈琪婷等.
闪电河流域农牧交错带微波遥感土壤水分产品评价[J].
遥感学报, 2021, 25(4):
974–989.
[10] Merlin,
O., Escorihuela, M. J., Mayoral, M. A.,
et al. Self-calibrated evaporation-based disaggregation of SMOS soil
moisture: an evaluation study at 3 km and 100 m resolution in Catalunya, Spain [J].
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, 2013, 130: 25–38.
[11] Chan, S. K., Bindlish, R., O’Neill, P., et al. Development and assessment of the
SMAP enhanced passive soil moisture product [J]. Remote Sensing of
Environment, 2018, 204: 2539–2542.
[12] Das, N. N., Entekhabi, D., Dunbar, R. S., et al. The SMAP mission combined
active-passive soil moisture product at 9 km and 3 km spatial resolutions [J]. Remote
Sensing of Environment, 2018, 211: 204–217.
[13] Zribi, M., Andre, C., Decharme, B. A method for
soil moisture estimation in Western Africa based on ERS scatterometer [J]. IEEE
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, 2008, 46(2): 438–448.
[14] Zribi, M., Gorrab, A., Baghdadi, N. A newsoil roughness
parameter for themodelling of radar backscattering over bare soil [J]. Remote
Sensing of Environment, 2014, 152: 62–73.
[15] Gorrab, A., Zribi, M., Baghdadi, N., et al. Potential of X-Band TerraSAR-X
and COSMO-SkyMed SAR data for the assessment of physical soil parameters [J]. Remote
Sensing, 2015, 7(1): 747–766.
[16] Gao, Q., Zribi, M., Escorihuela, M. J., et al. Synergetic use of Sentinel-1 and
Sentinel-2 data for soil moisture mapping at 100 m resolution [J]. Sensors,
2017, 17(9): 1966.
[17] Li, J., Wang, S. Using SAR-Derived vegetation
descriptors in a Water Cloud Model to improv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[J]. Remote
Sensing, 2018, 10(9): 1370.
[18] Bousbih, S., Zribi, M., El Hajj, M., et al. Soil moisture and irrigation
mapping in a semi-arid region, based on the synergetic use of Sentinel-1 and
Sentinel-2 data [J]. Remote Sensing, 2018, 10(12): 1953.
[19] Amazirh, A., Merlin, O., Er-Raki, S., et al. Retrieving surface soil moisture
at high spatio-temporal resolution from a synergy between Sentinel-1 radar and
Landsat thermal data: a study case over bare soil [J]. Remote Sensing of
Environment, 2018, 211: 321–337.
[20] Bao, Y., Lin, L., Wu, S., et al.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s over partially vegetated
areas from the synergy of Sentinel-1 and Landsat 8 data using a modified
water-cloud model 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
and Geoinformation, 2018, 72: 76–85.
[21] Gao, Q., Zribi, M., Escorihuela, M., et al. Irrigation mapping using
Sentinel-1 time series at field scale [J]. Remote Sensing, 2018, 10(9):
1495.
[22] 李建民, 王俊杰, 晏清洪. 山东省潘庄灌区水土资源平衡分析[J]. 水利发展研究, 2020, 20(9): 47–50, 58.
[23] 冯云强, 李庆玉, 王合军等. 山东潘庄灌区超声波水位系统组网方案探析[J]. 地下水, 2007(4): 117–118.
[24]
王俊杰,
石慧娟, 魏征等. 潘庄灌区20-m/12-d土壤水分数据集(2020)[J/DB/OL]. 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, 2021.
https://doi.org/10.3974/geodb.2021.10.08.V1. https://cstr.escience.org.cn/CSTR:
20146.11.2021.10.08.V1.
[25]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.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共享政策[OL]. https://doi.org/10.3974/ dp.policy.2014.05
(2017年更新).
[26] 张东彦, 戴震, 徐新刚等.
基于时序Sentinel-2影像的现代农业园区作物分类研究[J]. 红外与激光工程, 2021, 50(5): 262–272.
[27] Yu, F., Zhao, Y. A new semi-empirical model for
soil moisture content retrieval by ASAR and TM data in vegetation-covered areas
[J].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, 2011, 54(12): 1955–1964.